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相册管理
潮汕名人

马介璋

马介璋先生:广东汕头朝南区人,香港达成集团、香港佳宁娜集团董事局主席,美国莫里森大学荣誉哲学博士,亚洲知识管理学院院士。马介璋先生以其杰出的业绩和贡献,获得了种种殊荣,他连续两届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现是香港广东社团总会会长、香港潮州商会会长、香港潮属社团总会副主席、香港九龙潮州公会主席、世界杰出华人基金会副主席、广东省潮剧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获香港特区铜紫荆勋章,深圳市、汕头市荣誉市民。

曾任职衔

达成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兼执行董事

华南城控股有限公司联席主席兼非执行董事

佳宁娜饮食集团主席兼执行董事

连云港华东城主席

慈善事业

汕头市潮南区马介璋职业技术学校

潮阳成田镇马介璋中学

荣誉

深圳市首届荣誉市民

汕头市荣誉市民

银紫荆星章

铜紫荆星章

曾任公职

中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广东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外商公会名誉会长

广东省海外联谊会会长

海南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监事长

深圳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委员

深圳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副会长

深圳市总商会顾问

深圳市体育总会常委

深圳市市场学会副会长

深圳市侨商国际联合会会长

深圳市侨商国际联合会会长

深圳市酒楼业商会第二届理事会名誉会长

深圳市外商投资协会常务副会长

深圳市中外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深圳市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

深圳市旅游协会顾问

汕头海外联谊会五届理事会名誉会长

云南省人民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咨询团顾问

云南省外商投资协会副会长

昆明市社会治安基金会名誉会长

香港

香港厂主联合会副会长

香港九龙潮州公会主席

香港广东社团总会会长兼常务会董

香港潮属社团总会主席

香港潮州商会永远荣誉主席

香港港九潮州公会中学校董会主席兼校监

东华三院丁巳年董事局副主席

香港潮阳同乡会会董

港九潮州公会马松深中学校董会主席兼校监</>

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永远名誉会长

世界杰出华人基金会副主席

简介

马介璋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最早投资深圳的香港潮商代表,还因此带动大批港人投资深圳及广东其他地市。

1949年,7岁的马介璋随父母从老家广东潮阳去到香港。全家人挤住在香港贫民区的一间小木屋里,睡梦中曾从小阁楼上踩空摔下来,下巴至今还有伤痕。15岁初中毕业,马介璋到母亲打工的一家毛衣厂当学徒,为毛衣“抓毛”。第一天上班,什么都不懂的他,到母亲的工作间询问应该怎么做,被老板碰上,认为他贪玩无心工作,当即炒他鱿鱼。马介璋安慰母亲时是这样说的:“终有一天我要开比他大10倍的工厂!”

第二份工作是当牛仔裤裁缝的学徒。机敏的马介璋很快成了熟练工,白天在车间缝牛仔裤,晚上还做缝纫,一天工作18个小时,每个月能挣300多元。干了两年,除去交父母补家用的部分,自己也攒下1500元。一心要改变自己打工命运的他,迫不及待地开创自己的事业。他用这笔钱租下一间地铺,买了两台旧的制衣机,然后与大厂接洽收原料,先把牛仔布料外发给家庭主妇加工,再收回来自己做“上裤头”等工序。这样的家庭式加工一干就是3年,他从中赚取差价,做得十分顺利,铺位规模逐年扩大,竟盈利10多万元,雇工达到250人。

接着马介璋通过经纪人介绍直接为外商加工,减少中间环节,利润又大幅增长。于是他买地造房,建起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达成制衣工厂,步入香港制衣商的行列。后来他依托内地,在美国、加拿大、荷兰、法国、泰国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都设有企业,组成以生产牛仔裤为主兼营布匹、拉链、纽扣等辅料的香港达成集团。

马介璋的誓言没有落空,他的工厂比当初炒他鱿鱼的老板的工厂大了几十倍,还获得“牛仔裤大王”的美称。

马介璋是第一个把潮菜做成品牌推向全国的人,同时,第一家中餐跨国饮食集团“佳宁娜”也是他开的。

食佳宁娜全球推销潮菜

潮菜以鲜美清淡的口味响誉全球华人世界,可谁能想到,第一个把潮菜做成品牌推向全国的正是马介璋。

1988年,马介璋在深圳晶都酒店开办全国第一家大型外资潮菜酒楼佳宁娜。其实,马介璋在深圳开办潮菜酒楼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也就是现在春风路的金碧酒店。金碧酒店的人员至今还记得当时的红火景象。吃饭时间,酒店前车水马龙,不但有本地人,更有全国各地的人。

在深圳设店之后,佳宁娜相继在广州、温哥华、泰国、海南、昆明、成都、上海等地开设分店,遍布世界各地,成为第一家中餐跨国饮食集团。

“佳宁娜”在潮州话中是“老乡”的叫法。佳宁娜潮菜的成功得益于其多方面的独到,而潮商对潮菜的感情和推动,也是带动潮菜遍布全球的重要动力。也就是说,马介璋创造了一个潮菜的品牌,让遍布全球的潮汕人成了潮菜的推销员。

遍布全国各地的潮菜酒楼,成为佳宁娜稳定的利润来源,直到今天在各地扩张的势头不减。

马介璋说,“深圳是我投资内地的大本营”。顾名思义,“大本营”,既可“驻”,也可“住”。

住之一:一马当先跨过罗湖桥到深圳“掘金”

在香港做牛仔裤起家以后,马介璋大部分投资集中在深圳,从潮州菜馆,到佳宁娜广场,再到华南工业原料城,带领企业成功转型的轨迹,可谓一步一层天,他说,“深圳是我投资内地的大本营”。

马介璋是第一批投资深圳的香港潮商。1985年,他开始调整策略,把投资由香港转向深圳。这一招使他的事业有了全新飞跃。从1985年开始,马介璋在深圳投资500万元设服装厂,第二年就增资到3000万元,继而他又参与了制鞋、旅馆、娱乐业等投资,在宝安县发展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工业村等。在他的带动下,大批港商跨过罗湖桥来到深圳“掘金”。

1991年,马介璋投资10亿多元建造佳宁娜友谊广场,位置靠近深圳火车站。项目总建筑面积近14万平方米,整个大厦由4座塔楼组成,集商业、办公、住宅、休闲、娱乐于一身,在当时的罗湖建筑群中鹤立鸡群。有人认为火车站人流集中,但脏乱差,低档宾馆酒店或许可以生存,开发高档项目恐怕不合适宜。很多人不明白,在那么多可供挑选的好地段中,马介璋为什么惟独看中这个地块。直到近年来,地铁开通,火车站广场和人民南路的改造,佳宁娜友谊广场的价值得到尽情释放,他们才初步领略到马介璋当年投资的胆识和眼光。

住之二:投资华南城堪称大手笔

华南城来源于几年前马介璋和香港企业巨子郑松兴、孙启烈、马伟武、梁满林的一个创意。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包括深圳在内的珠三角一带已经成为世界加工厂,狭窄的范围内聚集了十多万家制造企业,制造业的各种原料都奇货可居,需求量巨大。但这些企业所需的原材料、交易市场却分散在国内各个城市,企业采购成本居高不下。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CEPA协议的签署,众多的跨国公司加速向珠三角一带转移生产基地,以寻求降低生产成本。一个综合各门类的超大型工业原料市场、一个现代化的物流平台,已经成为珠三角发展的必需要件。

在港深两地发展多年的马介璋看到了这一商机,经过成熟思考后,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好友、也是在国内投资香港企业巨头郑松兴、孙启烈、马伟武和梁满林,五位企业家一拍即合,决定共同投资26亿元在深圳打造一个最先进、最专业的国际化工业原料交易基地,整合珠三角制造业的产业链。

2002年8月,华南城项目正式产生,2003年11月破土动工,随后便创造了380天完成首期50万平方米建筑工程,28天建成一座招商中心,两个月建成一座展览馆,2004年12云首期开门纳客时,逾千商户蜂拥入城的奇迹。

如今的华南城,已经真正成为深圳乃至全国第一个将纺织服装、皮革皮具、电子、印刷纸品包装、五金化工塑料五大制造业原料整合在一起交易、展示基地,其专业性和先进的服务已经为世界所瞩目,滚滚商机已经随着华南城的不断成熟源源而来。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